沪昆高速金醴扩容工程建成通车
发布时间:2025-07-15 08:30:24

7月12日,G60沪昆高速赣湘界金鱼石至醴陵段扩容工程(简称“金醴高速”)正式通车运营。作为湖南省首条建成通车的四车道改八车道高速公路,这条横跨湘赣边界的交通大动脉,不仅开造了省内高速改扩建的速度与低碳示范标杆,更在科技创新与生态智慧融合领域形成可复制推广的“金醴经验”。

K985+800段.jpg

提质扩容:沪昆高速湘赣门户的 “升级答卷”

沪昆高速金醴扩容项目是交通运输部批准的湖南省首批高速改扩建工程,由湖南路桥集团牵头联合体投资,设计分公司担纲设计,通盛公司牵头施工,醴潭公司负责运营管理。项目概算总投资9.54亿元,于2023年6月开工,2025年7月竣工,仅用2年时间完成全周期建设,创造了省内同类工程的高效纪录。

作为沪昆高速湖南段的“东大门”,该项目起点衔接江西昌金高速改扩建段,终点对接醴潭高速及醴娄高速,改扩建主线全长7.1公里。工程采用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将原有26米宽路基拓宽至41米,设计时速保持100公里。线路依次穿越煤矿采空区、库区河流、沪昆高铁及醴陵长庆街道等复杂区域,并同步新建湘赣界金鱼石醴陵陶瓷特色服务区,实现交通功能与地域文化的有机融合。

潭水河大桥段.jpg

创新突破:破解改扩建难题的“湖南方案”

针对湖南地区特殊气候与施工环境,项目团队以技术创新为核心,探索出一套兼顾效率与安全的改扩建路径,全程保障原有高速四车道通行能力不受影响。

1、审批加速度:仅用两个月完成先行用地批复,不到半年取得永久用地批复,刷新湖南省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用地审批速度纪录。

2、智能保通体系:创新组建由高速交警、救援队伍等多方参与的“七方平台”,结合全线智能监控报警系统与无人机巡飞技术,精准识别交通拥堵、车辆故障等风险点。针对湖南雨季长、降雨量大的特点,构建暴雨预警与抢险响应“分钟级联动”机制,实现改扩建期间“零重大事故、零长时间拥堵”的双零目标。

3、动态施工技术:采用四阶段动态交通导改方案,将通涵接长、桥梁拼宽、服务区建设等工序高效串联,实现路基与桥梁拼宽的精准施工。其中,运用自行式模块运输车拆除车行天桥,“桥梁装轮运走”在湖南高速建设中的首次应用。

4、创新工艺革新:国内首创四车道大断面路面一次性摊铺成型技术,通过全幅摊铺沥青面层消除纵向接缝,大幅提升路面整体性与耐久性。新老路面基层拼接采用钢筋植筋+抗裂网+现浇混凝土过渡层工艺,有效减少纵向开裂风险。在用地受限路段采用轻质泡沫土路基拼宽技术,既节省土地资源,又减少新旧路基不均匀沉降。这些工艺已被湖南省交通厅列为全省高速建设领域推广的“成熟先进工艺范本”。

金鱼石南服务区3.jpg

生态智慧:低碳建设与文化赋能的“融合样本”

项目在建设全程贯穿生态优先理念,通过系列创新举措实现绿色施工与低碳运营的深度融合。

1、生态资源保护:创新应用“表土剥离”技术,将优质耕作层土壤集中储存形成“生态银行”,为后期边坡复绿储备珍贵资源,该模式获国家自然资源部肯定,并在全省推广。同时,通过原有结构物拆除废料再利用、钢护栏回收复用、苗木移植及新泽西护栏“永临结合”等措施,为交通基建低碳化提供可复制的实践经验。

2、零碳服务区标杆:新建的湘赣界金鱼石服务区以“醴陵陶瓷+湘赣边红色文化”为主题,集成光伏发电、华为超充、智慧灯杆等低碳技术,融合地方特产展销、红色教育、美食体验等多元功能,成为国家“双碳”战略在高速公路领域落地的示范工程。

K985+000抗滑桩段.png

凭借卓越的建设成果,金醴高速获评全省在建高速公路及重点水运工程“优秀单位”和“平安工地考核优秀项目”。通车后,项目将持续优化运营服务,深化智慧高速建设,探索“交通+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这条横跨湘赣的八车道通途,正以全新姿态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澎湃动能。(通盛公司 金醴扩容工程  郭世波)


沪昆高速金醴扩容工程建成通车

7月12日,G60沪昆高速赣湘界金鱼石至醴陵段扩容工程(简称“金醴高速”)正式通车运营。作为湖南省首条建成通车的四车道改八车道高速公路,这条横跨湘赣边界的交通大动脉,不仅开造了省内高速改扩建的速度与低碳示范标杆,更在科技创新与生态智慧融合领域形成可复制推广的“金醴经验”。

K985+800段.jpg

提质扩容:沪昆高速湘赣门户的 “升级答卷”

沪昆高速金醴扩容项目是交通运输部批准的湖南省首批高速改扩建工程,由湖南路桥集团牵头联合体投资,设计分公司担纲设计,通盛公司牵头施工,醴潭公司负责运营管理。项目概算总投资9.54亿元,于2023年6月开工,2025年7月竣工,仅用2年时间完成全周期建设,创造了省内同类工程的高效纪录。

作为沪昆高速湖南段的“东大门”,该项目起点衔接江西昌金高速改扩建段,终点对接醴潭高速及醴娄高速,改扩建主线全长7.1公里。工程采用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将原有26米宽路基拓宽至41米,设计时速保持100公里。线路依次穿越煤矿采空区、库区河流、沪昆高铁及醴陵长庆街道等复杂区域,并同步新建湘赣界金鱼石醴陵陶瓷特色服务区,实现交通功能与地域文化的有机融合。

潭水河大桥段.jpg

创新突破:破解改扩建难题的“湖南方案”

针对湖南地区特殊气候与施工环境,项目团队以技术创新为核心,探索出一套兼顾效率与安全的改扩建路径,全程保障原有高速四车道通行能力不受影响。

1、审批加速度:仅用两个月完成先行用地批复,不到半年取得永久用地批复,刷新湖南省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用地审批速度纪录。

2、智能保通体系:创新组建由高速交警、救援队伍等多方参与的“七方平台”,结合全线智能监控报警系统与无人机巡飞技术,精准识别交通拥堵、车辆故障等风险点。针对湖南雨季长、降雨量大的特点,构建暴雨预警与抢险响应“分钟级联动”机制,实现改扩建期间“零重大事故、零长时间拥堵”的双零目标。

3、动态施工技术:采用四阶段动态交通导改方案,将通涵接长、桥梁拼宽、服务区建设等工序高效串联,实现路基与桥梁拼宽的精准施工。其中,运用自行式模块运输车拆除车行天桥,“桥梁装轮运走”在湖南高速建设中的首次应用。

4、创新工艺革新:国内首创四车道大断面路面一次性摊铺成型技术,通过全幅摊铺沥青面层消除纵向接缝,大幅提升路面整体性与耐久性。新老路面基层拼接采用钢筋植筋+抗裂网+现浇混凝土过渡层工艺,有效减少纵向开裂风险。在用地受限路段采用轻质泡沫土路基拼宽技术,既节省土地资源,又减少新旧路基不均匀沉降。这些工艺已被湖南省交通厅列为全省高速建设领域推广的“成熟先进工艺范本”。

金鱼石南服务区3.jpg

生态智慧:低碳建设与文化赋能的“融合样本”

项目在建设全程贯穿生态优先理念,通过系列创新举措实现绿色施工与低碳运营的深度融合。

1、生态资源保护:创新应用“表土剥离”技术,将优质耕作层土壤集中储存形成“生态银行”,为后期边坡复绿储备珍贵资源,该模式获国家自然资源部肯定,并在全省推广。同时,通过原有结构物拆除废料再利用、钢护栏回收复用、苗木移植及新泽西护栏“永临结合”等措施,为交通基建低碳化提供可复制的实践经验。

2、零碳服务区标杆:新建的湘赣界金鱼石服务区以“醴陵陶瓷+湘赣边红色文化”为主题,集成光伏发电、华为超充、智慧灯杆等低碳技术,融合地方特产展销、红色教育、美食体验等多元功能,成为国家“双碳”战略在高速公路领域落地的示范工程。

K985+000抗滑桩段.png

凭借卓越的建设成果,金醴高速获评全省在建高速公路及重点水运工程“优秀单位”和“平安工地考核优秀项目”。通车后,项目将持续优化运营服务,深化智慧高速建设,探索“交通+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这条横跨湘赣的八车道通途,正以全新姿态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澎湃动能。(通盛公司 金醴扩容工程  郭世波)


上一篇: 洞新连接线项目提前建成通车,助力湘西南交通升级
下一篇:最后一页 返回列表